第二章 春水向金陵
關燈
小
中
大
好事連連,先是收租子的時候到了。宋朝人眼巴巴地向東南方眺望,三年了,吳越國王錢俶朝覲的日子又到了。
唉,這可真是年關哪。錢俶哀嘆,誰讓自己當初被趙匡胤給感動了呢?主動說要三年一入朝。得,現在是太平興國三年,真的是過了三年了,他是再也躲不過去了。
一年前,他曾派自己的兒子錢惟演帶著數目空前龐大的貢品去開封慶賀趙光義登基,這一年的早些時候,他又派錢惟濬再次朝覲,就盼著禮多人不怪,笑臉能躲債。可正日子終究還是來了,一個明確無誤的事實擺在眼前——地主雖然換了,可租子一定得交啊,不然,地主也就沒餘糧了……
當然,他可以不去,請假、裝病。辦法多得是,不過要留神,要是那樣,他和當初的李煜有什麽區別呢?
別忘了李煜的罪名是什麽!
倔、犟、不、朝。
那……好吧,那就上路吧……錢俶萬般無奈,只好坐上車,不遠千裏,自己走進了開封城。
新地主趙光義隆重接待,規格之高,比他哥哥趙匡胤那時更加高。而且他強調,大家都是老熟人了,要說是多麽的遺憾哪,比如說三年前的那次接待就是由趙德昭主持、宴會由趙德芳舉辦的,老錢,我們沒機會多聊啊,這樣吧,我們現在抓住這個機會,好好親近親近,你大老遠的好容易來一趟,可得多住些日子。於是錢俶在開封城的美好日子就此無限期地延長。
長到了他一連上表三十餘次請辭,趙光義都不答應他回杭州。
怎麽辦?錢氏父子如坐針氈,吳越的隨行臣子們頭大如鬥,可辦法就是沒有。怎麽會有呢?抗議?那還不如不來。吳越地區以武力威脅,不還國王就開戰?吳越要有那兩下,就不至於從開始就當宋朝的兵馬大元帥了。拿錢買?貢品交了那麽多,再交,一來沒有,二來宋朝人似乎早就把吳越當成自己的了,你交得多,人家可能還罵你浪費呢……看來辦法只有一個了,那就是在杭州再多建幾座塔,越高越好,越大越好,名字從“保俶”到“救俶”、“活俶”,等等依次排列,總會管用的。
就這樣,吳越人成了開封城裏最特殊的一群人,他們整天錦衣美食、歌舞宴飲,尊貴無比,但是卻全體愁眉苦臉、陰雲慘淡。怎麽辦?怎麽辦?每個人都像念經一樣地想辦法,結果辦法沒出來,災星卻來了。
陳洪進,割據南方漳、泉二州的陳洪進也來開封了。
陳洪進,男,公元九一四年生人,字濟川,泉州仙游(今福建莆田仙游縣)人,一說臨淮(今江蘇盱眙縣)人。值得提一下的是,如果是前者,那麽他就光榮了,一位一百餘年後改變整個宋朝國運的大佬和他還是鄉黨。
這是個標準的五代人,他起家是因為能打,他發家跟趙匡胤一模一樣,只不過粗暴狠毒了許多。他的老主子死了,小主子太小,當時他們名義上是南唐的下屬,他直接把小主人綁到了金陵,理由是這小孩兒要投降死敵吳越。就這樣,他扳倒了頂頭上司,但真正得利的卻是他的老夥計張漢思。
張漢思因為資格太老,所以反得上位。但面對陳洪進這樣的殺手,誰能坐得安穩?於是張漢思請陳洪進吃飯,準備在飯局上把他做掉。但誰也沒想到,事情居然邪門到了天崩地裂的程度。
酒席上張漢思剛想說動手,突然間就山搖地動,屋倒墻塌,一片鬼哭狼嚎……千真萬確,就是地震了。這下子沒人敢殺他了,而且還有人當場向陳洪進告密投誠。
沒死成的陳洪進轉身就來找張漢思算賬,他用的辦法非常低調。那一天他換了身最平常的衣服,就像吃飽了到老領導家散步一樣,就一個人溜達到了張漢思家。然後把張漢思家看門的人都罵走,張老頭兒在屋子裏剛想打招呼,卻不料這人突然從袖子拿出了……一把大鎖頭,哢嚓一聲就把大門給鎖死了。
然後談判——想出來不?想的話把將軍的印信都交出來!
就這樣,漳、泉二州的領導人誕生了。
這之後,陳洪進在南唐和吳越的夾縫中苦苦掙紮求生存,等到趙匡胤崛起之後,他又向宋朝納貢投誠,並且緊跟形勢,在錢俶第一次進開封之後,馬上有樣學樣也親自去開封。只不過他這回運氣差了點,剛走到半路上,趙匡胤就突然駕崩了。
但陳洪進已經老了,到宋朝太平興國三年時,他已經六十四歲了。還有什麽好猶豫的?前半生玩了命才弄到手的漳、泉二州,已經成了他的催命符,要是再不識相,宋朝滅掉他比踩死一只螞蟻還容易。於是他千裏迢迢主動投降,帶著全體家眷和漳、泉二州的十四縣、十五萬一千九百八十七戶百姓、一萬八千七百二十七名士兵的戶籍本冊到開封城向趙光義要一間養老的房子。
趙光義大喜,封陳洪進為武寧節度使、同平章事。又封他的大兒子陳文顯為通州團練使,仍然回去管泉州;小兒子陳文凱為滁州刺史,去管理漳州。
開封城全城歡慶,據說還有人在吳越會館的大門外放了幾個大炮仗,震得錢俶面無人色。但就這樣,錢俶還是不甘心,他的手下們更加不甘心,“三千裏錦繡河山,十一萬帶甲精兵”,難道就這樣不清不楚地投降?!還好,錢俶還有個頭腦清醒的大臣叫崔仁冀。
此人警告錢俶——朝廷意可知矣。大王不速納士,禍且至!
錢俶仍然猶豫,道理他早就懂,這一天也早有預料,不然之前他何必裝了那麽多年的孫子?只不過事到臨頭,他還是舍不得……尤是周圍其他的隨行大臣還在七嘴八舌地說不可、不可、絕對不可以獻出土地。
崔仁冀長嘆一聲,說——各位,你們誰有翅膀嗎?
啊?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在說什麽。
崔仁冀嘆息——各位,要是沒有翅膀,咱們怎麽飛回到杭州啊(今在人掌握中,去國千裏,唯有羽冀乃能飛去耳)……
錢俶苦笑著搖了搖頭,看來到頭這一身,終有這一日啊,也罷!從此吳越八十六縣、五十五萬六百零八戶百姓,十一萬五千零三十六名士兵的軍隊統統奉送他人,換回來一頂淮海國王的帽子,給兒子惟濬找了個淮南節度使的差使,惟治和孫子承祐也各自為鎮國節度使和泰寧節度使。這時趙光義的心情好得無以覆加,連積極主動給錢俶做思想工作的崔仁冀都賞了個淮南節度副使的官當。
至此,中國長江以南終於完全歸入了宋的版圖。太平興國三年,實際上趙光義才剛剛當上皇帝兩年,沒動用一個兵卒,沒使用半個字句的強迫詔書,就讓錢俶和陳洪進主動臣服,獻出了土地。當然你可以說,這都是之前趙匡胤打下的基礎,趙光義不過是坐享其成。但是無可否認的是,趙光義把帝國順利接收,然後迅速步入正軌,讓國家變得更加繁榮強盛,讓外邦不得不服,不得不降!
開封城陷入到更大的狂歡之中,甚至舉國歡慶。但就在這時的開封城裏,一個顯赫的貴族聚居區裏,卻有一處人家燈火淒迷,人聲幽咽。眾人歡樂他不歡,舉國同慶獨憑欄,宋初時,甚至中華五千年裏都屈指可數的那位才子,他的厄運就要到來了……
李煜,他在開封已經“活”了兩年多了。
他活得好嗎?“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他活得不好嗎?到了公元九七八年,宋太平興國三年,他已經從最初投降時的違命侯升到隴西郡公了。
公侯尊榮,鐘鳴鼎食,萬人之上,還會有什麽不快樂嗎?可《宋史》裏明白地寫著,單在金錢方面——“右千牛衛上將軍李煜自言其貧,詔賜錢三百萬”。
很多人都對李煜側目,搞什麽,浪費慣了吧,以為還在你的金陵皇宮裏?何況當初仁慈的曹彬曾經允許你隨意攜帶財寶到開封過富翁日子,難道一兩年之前就都敗光了?
真是這樣嗎?請翻開《續資治通鑒》的太平興國二年,看那一頁最上面的幾行字。原文說,宋朝的左藏庫看守賈黃中,在升官外放前,最後一次查庫交接,發現一間鎖得死死的庫房,打開一看,裏面是幾十個裝滿了金磚的大櫃子。
追查來源,是“李氏宮閣中遺物,未著於籍”,這個“李氏”是指誰呢?是後唐的“李”,還是南唐的“李”?只要稍微回想一下後唐之後的“後漢”就有答案了。當年劉承祐為了打郭威,連皇後都恨不得賣了去發軍餉,還能留下來這麽多的金磚?!
可憐的李煜,他不知是被誰把錢給騙走了,連錢的去向都不清楚。因為“未著於籍”,連趙光義得知之後都大喜,特地賞了發現者賈黃中二十萬貫銅錢。
錢,從來口不言利手不沾錢的富貴散人李煜終於知道錢意味著什麽了。人生是什麽、生命是什麽,冷硬與灰暗的東西和銷金紅羅帳、春枝錦洞天的區別在哪裏,他終於都知道了。
但知道了,卻不等於就要去做。就像同樣是肚子餓了,有的人會拿起弓箭上山,有的人扛著鋤頭下地,而有的人,卻是悲嘆流淚,沿街乞憐。
不是說李煜在搖尾乞憐,如果真是那樣他倒好了。他身上有些與生俱來的東西。這些東西不管是虛幻的還是愚腐的,都絕不允許他不要臉。
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前南漢皇帝劉鋹,這個敗類就是個很實際的人。當皇帝時他狂征暴斂,為所欲為,怎麽開心怎麽來,絕不管別人的死活。等到當了俘虜,那就全面放下架子,給主人當一條最乖最可愛的狗,以便能分到一塊肉骨頭,並且啃得長久些。
但李煜不行,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但就算再難受,他都要穿得整整齊齊,保留住哪怕只是表面上的那點尊嚴和體面。
李煜卻偏偏得不到。什麽是戰敗者呢?就是失去了一切的人!他初到開封時,以為到了人間地獄,可是沒想到趙匡胤經常約他喝酒吃飯,還在飯桌上談論一些文學問題。
這讓他分外難受,談什麽文學呢?這分明就是拿他開心。但十個月之後,他就明白了趙匡胤對他有多麽寬容。因為趙光義突然當了皇帝。
噩夢開始了,不說貧窮,饑餓和寒冷離他還很遠。趙光義給了他三百萬貫銅錢,可奪走了他最寶貴的東西——他的尊嚴,和他的女人。辦法用得光明正大,有官職的男人每天要朝覲天子,有誥命的女人也要定期進宮裏朝拜皇後。李煜的夫人小周氏,被封為鄭國夫人,她每月必須進宮,每次都要停留好多天才能回來。至於發生了什麽,我珍惜自己的鍵盤和手指,我不寫。
李煜憤怒,可最終卻只能習慣性地轉化成了悲傷和悔恨。他沒有朋友,更不能離開開封,遠遠地躲開,他只能拿起筆,把心裏無盡的痛苦轉化成了字字血淚的詞句。於是,他成名了。
憂憤出詩人,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李煜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就把“詞”這種民間小調式的格律迅速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再不是吟風弄月式的無病呻吟了,再也不是五陵公子般的尋花問柳了,不管後人怎樣貶低他是個沒種且沒腦的亡國之君,他們都不得不承認——“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但李煜的禍事也就此臨近。
在他悲傷寂寞的日子裏,曾經有三位故人來探望過他。最先來的,是一個漁夫。這個漁夫提著魚騙過了李煜家的“看門人”,來到了他的面前。
您……還認識我嗎?
李煜震驚,居然是他金陵的鄉音。
漁夫擡起了頭,那是一張悲喜交集的臉。李煜好久之後,才想起來,這是他的一位大臣的兒子,叫鄭文寶。
悲喜交集,但沒法多說,鄭文寶千言萬語都凝聚成了一句話——您要謹慎,要珍惜宋朝皇帝對您的寬容,千萬不要亂想亂說!
李煜頻頻點頭,但他或許真的不知道,他在這兩年裏所寫的詞句,早就已經風傳天下,盡人皆知了。
鄭文寶走了,再來的是張洎,就是他以前的宰相。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張洎再不是以前的那個人了,他來,居然是來向李煜打抽豐!
人是會變的,但怎麽會變得這樣快,這樣大啊!李煜再不願多說什麽,他家裏沒什麽值錢的東西了,只剩下了一只白金做的臉盆,他隨手扔給了張洎,讓這個人馬上消失。
時光飛逝,轉眼間公元九七八年的七月份到了,李煜迎來了他的第三位故人——徐鉉。兩人見面,李煜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他突然放聲痛哭,徐鉉……還有兩年前那麽多的南唐忠臣,為他做了那麽多,可他完全辜負了他們!
悲痛中,他脫口而出——悔不該當初殺了潘佑、李平!
李煜再一次沈浸在自己的情緒裏,他完全沒有看到這時的徐鉉與以前有什麽區別。徐鉉的臉上沒有表情,他很快就告辭了,然後直接進了皇宮,向趙光義覆命,把剛才李煜說的每一句話都原原本本地覆述了一遍。
但歷史可以作證,他真的是不知道趙光義下一步要做什麽!
徐鉉在宋朝就像當年進了曹營的徐庶那樣,既不得志,也不求上進,完全自我排斥在官場富貴之外。但什麽都晚了,七月,很快七夕月圓之夜就到了。
那是李煜的生日,這一天天色剛晚,許多人,絕大多數都是女人,從開封城的各個角落走向了李煜的宅院。這一天對她們來說是神聖的,她們不再去看宋朝人的臉色,更不去想她們自己會有什麽後果。她們要——給李煜過生日。
門關起來了,紅燭也點燃了,門之外還是宋朝的天下,而門裏,仿佛還是兩年前的金陵……每一個人都是歡笑的,她們像當年一樣為李煜載歌載舞,希望他至少在今夜能夠片刻歡娛。這一夜,李煜神思飛越,越過了重重山河,萬裏大地,他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江南,回到了他曾經的家園。亡國之恨,身世之傷,從來沒有像今夜這樣清晰,一些詞句像是自動流淌了出來,之後就算經過千年間無數的文人吟詠考辨,都沒法從中刪改一字。
因為那是李煜的心聲,是完全屬於他自己的命運之聲——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歌聲飄出了門,飄出了圍墻,飄進了趙光義的皇宮裏,“小樓昨夜又東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詞句在趙光義的心裏只有一個解釋——李煜要乘東風,順春水,回金陵,造反!
那好吧,李煜的歌聲還沒有停歇,就有人敲門。來人身份極為顯赫,那是當年的皇弟趙廷美。他帶來了皇帝的祝賀以及一杯酒……李煜在劇痛中死去,死狀極慘,劇烈的腹痛讓他的身體彎曲,頭不由自主地碰到了自己的腳尖,這就是“牽機毒”。
他在詞作的最巔峰時死去,心潮起伏,劇痛難當,悲欣交集——因為終於解脫!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後主,從嘉,走好吧,從此再不要謫落人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唉,這可真是年關哪。錢俶哀嘆,誰讓自己當初被趙匡胤給感動了呢?主動說要三年一入朝。得,現在是太平興國三年,真的是過了三年了,他是再也躲不過去了。
一年前,他曾派自己的兒子錢惟演帶著數目空前龐大的貢品去開封慶賀趙光義登基,這一年的早些時候,他又派錢惟濬再次朝覲,就盼著禮多人不怪,笑臉能躲債。可正日子終究還是來了,一個明確無誤的事實擺在眼前——地主雖然換了,可租子一定得交啊,不然,地主也就沒餘糧了……
當然,他可以不去,請假、裝病。辦法多得是,不過要留神,要是那樣,他和當初的李煜有什麽區別呢?
別忘了李煜的罪名是什麽!
倔、犟、不、朝。
那……好吧,那就上路吧……錢俶萬般無奈,只好坐上車,不遠千裏,自己走進了開封城。
新地主趙光義隆重接待,規格之高,比他哥哥趙匡胤那時更加高。而且他強調,大家都是老熟人了,要說是多麽的遺憾哪,比如說三年前的那次接待就是由趙德昭主持、宴會由趙德芳舉辦的,老錢,我們沒機會多聊啊,這樣吧,我們現在抓住這個機會,好好親近親近,你大老遠的好容易來一趟,可得多住些日子。於是錢俶在開封城的美好日子就此無限期地延長。
長到了他一連上表三十餘次請辭,趙光義都不答應他回杭州。
怎麽辦?錢氏父子如坐針氈,吳越的隨行臣子們頭大如鬥,可辦法就是沒有。怎麽會有呢?抗議?那還不如不來。吳越地區以武力威脅,不還國王就開戰?吳越要有那兩下,就不至於從開始就當宋朝的兵馬大元帥了。拿錢買?貢品交了那麽多,再交,一來沒有,二來宋朝人似乎早就把吳越當成自己的了,你交得多,人家可能還罵你浪費呢……看來辦法只有一個了,那就是在杭州再多建幾座塔,越高越好,越大越好,名字從“保俶”到“救俶”、“活俶”,等等依次排列,總會管用的。
就這樣,吳越人成了開封城裏最特殊的一群人,他們整天錦衣美食、歌舞宴飲,尊貴無比,但是卻全體愁眉苦臉、陰雲慘淡。怎麽辦?怎麽辦?每個人都像念經一樣地想辦法,結果辦法沒出來,災星卻來了。
陳洪進,割據南方漳、泉二州的陳洪進也來開封了。
陳洪進,男,公元九一四年生人,字濟川,泉州仙游(今福建莆田仙游縣)人,一說臨淮(今江蘇盱眙縣)人。值得提一下的是,如果是前者,那麽他就光榮了,一位一百餘年後改變整個宋朝國運的大佬和他還是鄉黨。
這是個標準的五代人,他起家是因為能打,他發家跟趙匡胤一模一樣,只不過粗暴狠毒了許多。他的老主子死了,小主子太小,當時他們名義上是南唐的下屬,他直接把小主人綁到了金陵,理由是這小孩兒要投降死敵吳越。就這樣,他扳倒了頂頭上司,但真正得利的卻是他的老夥計張漢思。
張漢思因為資格太老,所以反得上位。但面對陳洪進這樣的殺手,誰能坐得安穩?於是張漢思請陳洪進吃飯,準備在飯局上把他做掉。但誰也沒想到,事情居然邪門到了天崩地裂的程度。
酒席上張漢思剛想說動手,突然間就山搖地動,屋倒墻塌,一片鬼哭狼嚎……千真萬確,就是地震了。這下子沒人敢殺他了,而且還有人當場向陳洪進告密投誠。
沒死成的陳洪進轉身就來找張漢思算賬,他用的辦法非常低調。那一天他換了身最平常的衣服,就像吃飽了到老領導家散步一樣,就一個人溜達到了張漢思家。然後把張漢思家看門的人都罵走,張老頭兒在屋子裏剛想打招呼,卻不料這人突然從袖子拿出了……一把大鎖頭,哢嚓一聲就把大門給鎖死了。
然後談判——想出來不?想的話把將軍的印信都交出來!
就這樣,漳、泉二州的領導人誕生了。
這之後,陳洪進在南唐和吳越的夾縫中苦苦掙紮求生存,等到趙匡胤崛起之後,他又向宋朝納貢投誠,並且緊跟形勢,在錢俶第一次進開封之後,馬上有樣學樣也親自去開封。只不過他這回運氣差了點,剛走到半路上,趙匡胤就突然駕崩了。
但陳洪進已經老了,到宋朝太平興國三年時,他已經六十四歲了。還有什麽好猶豫的?前半生玩了命才弄到手的漳、泉二州,已經成了他的催命符,要是再不識相,宋朝滅掉他比踩死一只螞蟻還容易。於是他千裏迢迢主動投降,帶著全體家眷和漳、泉二州的十四縣、十五萬一千九百八十七戶百姓、一萬八千七百二十七名士兵的戶籍本冊到開封城向趙光義要一間養老的房子。
趙光義大喜,封陳洪進為武寧節度使、同平章事。又封他的大兒子陳文顯為通州團練使,仍然回去管泉州;小兒子陳文凱為滁州刺史,去管理漳州。
開封城全城歡慶,據說還有人在吳越會館的大門外放了幾個大炮仗,震得錢俶面無人色。但就這樣,錢俶還是不甘心,他的手下們更加不甘心,“三千裏錦繡河山,十一萬帶甲精兵”,難道就這樣不清不楚地投降?!還好,錢俶還有個頭腦清醒的大臣叫崔仁冀。
此人警告錢俶——朝廷意可知矣。大王不速納士,禍且至!
錢俶仍然猶豫,道理他早就懂,這一天也早有預料,不然之前他何必裝了那麽多年的孫子?只不過事到臨頭,他還是舍不得……尤是周圍其他的隨行大臣還在七嘴八舌地說不可、不可、絕對不可以獻出土地。
崔仁冀長嘆一聲,說——各位,你們誰有翅膀嗎?
啊?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在說什麽。
崔仁冀嘆息——各位,要是沒有翅膀,咱們怎麽飛回到杭州啊(今在人掌握中,去國千裏,唯有羽冀乃能飛去耳)……
錢俶苦笑著搖了搖頭,看來到頭這一身,終有這一日啊,也罷!從此吳越八十六縣、五十五萬六百零八戶百姓,十一萬五千零三十六名士兵的軍隊統統奉送他人,換回來一頂淮海國王的帽子,給兒子惟濬找了個淮南節度使的差使,惟治和孫子承祐也各自為鎮國節度使和泰寧節度使。這時趙光義的心情好得無以覆加,連積極主動給錢俶做思想工作的崔仁冀都賞了個淮南節度副使的官當。
至此,中國長江以南終於完全歸入了宋的版圖。太平興國三年,實際上趙光義才剛剛當上皇帝兩年,沒動用一個兵卒,沒使用半個字句的強迫詔書,就讓錢俶和陳洪進主動臣服,獻出了土地。當然你可以說,這都是之前趙匡胤打下的基礎,趙光義不過是坐享其成。但是無可否認的是,趙光義把帝國順利接收,然後迅速步入正軌,讓國家變得更加繁榮強盛,讓外邦不得不服,不得不降!
開封城陷入到更大的狂歡之中,甚至舉國歡慶。但就在這時的開封城裏,一個顯赫的貴族聚居區裏,卻有一處人家燈火淒迷,人聲幽咽。眾人歡樂他不歡,舉國同慶獨憑欄,宋初時,甚至中華五千年裏都屈指可數的那位才子,他的厄運就要到來了……
李煜,他在開封已經“活”了兩年多了。
他活得好嗎?“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銷磨。”他活得不好嗎?到了公元九七八年,宋太平興國三年,他已經從最初投降時的違命侯升到隴西郡公了。
公侯尊榮,鐘鳴鼎食,萬人之上,還會有什麽不快樂嗎?可《宋史》裏明白地寫著,單在金錢方面——“右千牛衛上將軍李煜自言其貧,詔賜錢三百萬”。
很多人都對李煜側目,搞什麽,浪費慣了吧,以為還在你的金陵皇宮裏?何況當初仁慈的曹彬曾經允許你隨意攜帶財寶到開封過富翁日子,難道一兩年之前就都敗光了?
真是這樣嗎?請翻開《續資治通鑒》的太平興國二年,看那一頁最上面的幾行字。原文說,宋朝的左藏庫看守賈黃中,在升官外放前,最後一次查庫交接,發現一間鎖得死死的庫房,打開一看,裏面是幾十個裝滿了金磚的大櫃子。
追查來源,是“李氏宮閣中遺物,未著於籍”,這個“李氏”是指誰呢?是後唐的“李”,還是南唐的“李”?只要稍微回想一下後唐之後的“後漢”就有答案了。當年劉承祐為了打郭威,連皇後都恨不得賣了去發軍餉,還能留下來這麽多的金磚?!
可憐的李煜,他不知是被誰把錢給騙走了,連錢的去向都不清楚。因為“未著於籍”,連趙光義得知之後都大喜,特地賞了發現者賈黃中二十萬貫銅錢。
錢,從來口不言利手不沾錢的富貴散人李煜終於知道錢意味著什麽了。人生是什麽、生命是什麽,冷硬與灰暗的東西和銷金紅羅帳、春枝錦洞天的區別在哪裏,他終於都知道了。
但知道了,卻不等於就要去做。就像同樣是肚子餓了,有的人會拿起弓箭上山,有的人扛著鋤頭下地,而有的人,卻是悲嘆流淚,沿街乞憐。
不是說李煜在搖尾乞憐,如果真是那樣他倒好了。他身上有些與生俱來的東西。這些東西不管是虛幻的還是愚腐的,都絕不允許他不要臉。
和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前南漢皇帝劉鋹,這個敗類就是個很實際的人。當皇帝時他狂征暴斂,為所欲為,怎麽開心怎麽來,絕不管別人的死活。等到當了俘虜,那就全面放下架子,給主人當一條最乖最可愛的狗,以便能分到一塊肉骨頭,並且啃得長久些。
但李煜不行,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虱子。但就算再難受,他都要穿得整整齊齊,保留住哪怕只是表面上的那點尊嚴和體面。
李煜卻偏偏得不到。什麽是戰敗者呢?就是失去了一切的人!他初到開封時,以為到了人間地獄,可是沒想到趙匡胤經常約他喝酒吃飯,還在飯桌上談論一些文學問題。
這讓他分外難受,談什麽文學呢?這分明就是拿他開心。但十個月之後,他就明白了趙匡胤對他有多麽寬容。因為趙光義突然當了皇帝。
噩夢開始了,不說貧窮,饑餓和寒冷離他還很遠。趙光義給了他三百萬貫銅錢,可奪走了他最寶貴的東西——他的尊嚴,和他的女人。辦法用得光明正大,有官職的男人每天要朝覲天子,有誥命的女人也要定期進宮裏朝拜皇後。李煜的夫人小周氏,被封為鄭國夫人,她每月必須進宮,每次都要停留好多天才能回來。至於發生了什麽,我珍惜自己的鍵盤和手指,我不寫。
李煜憤怒,可最終卻只能習慣性地轉化成了悲傷和悔恨。他沒有朋友,更不能離開開封,遠遠地躲開,他只能拿起筆,把心裏無盡的痛苦轉化成了字字血淚的詞句。於是,他成名了。
憂憤出詩人,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李煜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就把“詞”這種民間小調式的格律迅速推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再不是吟風弄月式的無病呻吟了,再也不是五陵公子般的尋花問柳了,不管後人怎樣貶低他是個沒種且沒腦的亡國之君,他們都不得不承認——“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但李煜的禍事也就此臨近。
在他悲傷寂寞的日子裏,曾經有三位故人來探望過他。最先來的,是一個漁夫。這個漁夫提著魚騙過了李煜家的“看門人”,來到了他的面前。
您……還認識我嗎?
李煜震驚,居然是他金陵的鄉音。
漁夫擡起了頭,那是一張悲喜交集的臉。李煜好久之後,才想起來,這是他的一位大臣的兒子,叫鄭文寶。
悲喜交集,但沒法多說,鄭文寶千言萬語都凝聚成了一句話——您要謹慎,要珍惜宋朝皇帝對您的寬容,千萬不要亂想亂說!
李煜頻頻點頭,但他或許真的不知道,他在這兩年裏所寫的詞句,早就已經風傳天下,盡人皆知了。
鄭文寶走了,再來的是張洎,就是他以前的宰相。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張洎再不是以前的那個人了,他來,居然是來向李煜打抽豐!
人是會變的,但怎麽會變得這樣快,這樣大啊!李煜再不願多說什麽,他家裏沒什麽值錢的東西了,只剩下了一只白金做的臉盆,他隨手扔給了張洎,讓這個人馬上消失。
時光飛逝,轉眼間公元九七八年的七月份到了,李煜迎來了他的第三位故人——徐鉉。兩人見面,李煜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他突然放聲痛哭,徐鉉……還有兩年前那麽多的南唐忠臣,為他做了那麽多,可他完全辜負了他們!
悲痛中,他脫口而出——悔不該當初殺了潘佑、李平!
李煜再一次沈浸在自己的情緒裏,他完全沒有看到這時的徐鉉與以前有什麽區別。徐鉉的臉上沒有表情,他很快就告辭了,然後直接進了皇宮,向趙光義覆命,把剛才李煜說的每一句話都原原本本地覆述了一遍。
但歷史可以作證,他真的是不知道趙光義下一步要做什麽!
徐鉉在宋朝就像當年進了曹營的徐庶那樣,既不得志,也不求上進,完全自我排斥在官場富貴之外。但什麽都晚了,七月,很快七夕月圓之夜就到了。
那是李煜的生日,這一天天色剛晚,許多人,絕大多數都是女人,從開封城的各個角落走向了李煜的宅院。這一天對她們來說是神聖的,她們不再去看宋朝人的臉色,更不去想她們自己會有什麽後果。她們要——給李煜過生日。
門關起來了,紅燭也點燃了,門之外還是宋朝的天下,而門裏,仿佛還是兩年前的金陵……每一個人都是歡笑的,她們像當年一樣為李煜載歌載舞,希望他至少在今夜能夠片刻歡娛。這一夜,李煜神思飛越,越過了重重山河,萬裏大地,他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江南,回到了他曾經的家園。亡國之恨,身世之傷,從來沒有像今夜這樣清晰,一些詞句像是自動流淌了出來,之後就算經過千年間無數的文人吟詠考辨,都沒法從中刪改一字。
因為那是李煜的心聲,是完全屬於他自己的命運之聲——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歌聲飄出了門,飄出了圍墻,飄進了趙光義的皇宮裏,“小樓昨夜又東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樣的詞句在趙光義的心裏只有一個解釋——李煜要乘東風,順春水,回金陵,造反!
那好吧,李煜的歌聲還沒有停歇,就有人敲門。來人身份極為顯赫,那是當年的皇弟趙廷美。他帶來了皇帝的祝賀以及一杯酒……李煜在劇痛中死去,死狀極慘,劇烈的腹痛讓他的身體彎曲,頭不由自主地碰到了自己的腳尖,這就是“牽機毒”。
他在詞作的最巔峰時死去,心潮起伏,劇痛難當,悲欣交集——因為終於解脫!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後主,從嘉,走好吧,從此再不要謫落人間。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